--詳細介紹
2011年2月8號(正月初六)眾多國家一級評劇演員,梅花獎獲得者匯聚一堂,為首都觀眾奉獻一出評劇名家名段演唱會,著名評劇名家谷文月、劉萍、戴月琴、宋麗、馬惠民、高闖、韓劍光、劉慧欣、李金銘、恒紅、張文鵬、張秀云、孫路陽、王全友、王平、王麗京、茹桂林、孟素潔、李春梅、李妮、杜志剛、趙震、孔繼光、剛毅、齊天一等都將帶來自己最拿手的精彩唱段奉獻給廣大觀眾。
演 出:中國評劇院
主持人:李妮 剛毅
谷文月(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
劉 萍(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
李惟銓(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
戴月琴(國家一級演員、評劇表演藝術家)
宋 麗(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兩屆“文華獎”獲得者)
馬惠民(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
高 闖(國家一級演員、“文華獎”獲得者)
韓劍光(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
劉慧欣(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
李金銘(國家一級演員)
恒 紅(國家一級演員)
張文鵬(國家一級演員)
張秀云(國家一級演員)
孫路陽(國家一級演員)
王全有(國家一級演員)
王 平(國家一級演員)
演員介紹:
1、谷文月——第1屆梅花獎
谷文月,生于1945年,祖籍河北固安,中國評劇院演員。她曾受教于喜彩蓮、喜彩文、花玉蘭等名家,又拜新鳳霞為師,成為新派傳人中的佼佼者。
谷文月的嗓音高亢甜美,表演率真直樸。她所塑造的楊三姐、張五可、水冰心、紫巾仙子等角色無不栩栩如生,早已深入評劇迷是心中。
谷文月可算是當代戲曲名家中在繼承和發展兩方面最為杰出的典范。她在師承新派的基礎上不僅借鑒氣聲、輕聲等聲樂技巧,還創出了清板、蜻蜓調慢板等新板式。同時,她扎實的基本功使其在唱、念、做、舞各方面均能獨擋一面。
她曾榮獲1983年首屆戲劇梅花獎;1986年全國評劇廣播大獎賽第一名;1992年中國金唱片獎。
2、劉萍——第2屆梅花獎
劉萍,中國評劇院演員,生于1942年,祖籍北京,1959年考入中國評劇院第一期學員班,師從張潤時、花小仙、喜彩蓮、喜彩春等名家。
為了使自已的演唱更接近小白玉霜的風格,她努力探索胸腹腔運氣的規律,向低音區擴展自己的音域,逐字逐句地學習小白玉霜發音吐字的韻味。
擅演劇目:《秦香蓮》、《李香蓮賣畫》、《朱痕記》、《杜十娘》、《井臺會》、《借當》、《杜十娘》、《鬧嚴府》、《恩與仇》、《家》、《第二次握手》、《米酒歌》、《評劇皇后》、《二愣媽》等。
所獲獎項:1982年演出《米酒歌》獲北京市新創作劇目優秀表演獎;1983年演出《評劇皇后》獲北京市新創作劇目優秀表演獎;全國評劇廣播大獎賽十佳之一;1985年獲第二屆戲劇演員梅花獎;第五屆中國藝術節優秀表演獎;上海白玉蘭獎等。
3、李惟銓——國家一級演員
師從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馬泰、魏榮元,工花臉、老生,并得到老一輩藝術家花月仙、李憶蘭、張德福等人的教誨與提攜。在長期的舞臺實踐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主演的《野馬》、《高山下的花環》、《黑頭與四大名旦》等劇目,成為劇院有改革開放新時期達到藝術新高峰的有代表性的劇目,本人亦被有關領導及老一輩藝術家譽為“現代的魏榮元”中國最好的評劇男演員”,成為自魏榮元、馬泰之后,評劇男專用越調的代表人物。
4、戴月琴——國家一級演員
拜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花月仙為師。
戴月琴以新派風韻和花派風格主演了《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三看御妹》、《無雙傳》、《鳳還巢》、《萬花船》、《意中緣》、《狐仙小翠》、《鍘閣老》、《王府怪影》、《喬遷之喜》、《喜神》、《櫻花戀》、《殺狗》、《勸愛寶》、《法網》、《打神告廟》、《金沙江畔》、《小二黑結婚》等劇目。
所獲獎項:《狐仙小翠》獲一九八二年度新創作劇目優秀表演獎;《花為媒》獲一九八四年度中青年調演表演獎,《鳳儀亭》獲一九八六年度新劇目調演主演獎。
5、宋麗——第9屆梅花獎
宋麗,生于1960年,14歲入沈陽評劇院少藝班,得韓少云、花淑蘭、筱俊亭等藝術家真傳薰陶,曾長期擔任沈陽評劇院主演,現為中國評劇院主要演員。
宋麗的扮相端莊秀美,嗓音寬厚甜潤,演唱以情帶聲,以聲傳情,她在沈陽評劇院期間演出過《小女婿》、《紅樓夢》、《山盟》、《楊三姐告狀》、《易膽大》等劇,聲腔表演頗具乃師韓少云的風采,她主演的《山里人家》、《秧歌情》兩次獲得文化部頒發的文華表演獎。
宋麗加入中國評劇院后主演了《秦香蓮》、《玉堂春》、《山花》、《祥子與虎妞》、《紅巖詩魂》等戲,其表演在韓派的基礎上融入白派的特色,使其表演更具戲劇張力和舞臺魅力。
6、馬惠民——第10屆梅花獎
馬惠民,中國評劇院演員,主工小生,還能兼演老生,1972年進入黑龍江省評劇院,1994年調入中國評劇院,先后拜楊振邦、劉小樓、馬泰等為師。
他的嗓音清醇質美,表演瀟灑飄逸,形成了高亢明亮、剛柔并濟、細膩傳情、舒展大方的演唱風格。演出劇目:《劉伶醉酒》、《南京路上的好八連》、《夜半歌聲》、《蝴蝶蘭》、《血濺烏紗》、《蘇寧》、《金沙江畔》、《楊乃武與小白菜》等。
所獲獎項:全國現代戲匯演優秀表演獎;1992年全國評劇青年大獎賽優秀表演獎;第十屆戲劇梅花獎。
7、高闖——國家一級演員
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她主演的主要劇目有:《花為媒》、《乾坤帶》、《無雙傳》、《鳳還巢》、《楊乃武與小白菜》、《楊三姐告狀》、《紅絲錯》、《長霞》等。
1989年全國評劇交流演出優秀青年演員獎;1991年全國評劇青年演員評比優秀演員獎;1992年第二屆文華表演獎;2006年獲首都德藝雙馨青年藝術家殊榮。
8、韓劍光——第19屆梅花獎
韓劍光,中國評劇院演員,生于1967年,曾隨徐文模、劉奎忠學習京劇,1982年入河北省藝術學校京劇科,從師張榮培、徐寶忠、李志杰、王二鵬等。1986年畢業分配到邯鄲市京劇團,1989年調入秦皇島小海燕評劇團,1994年調入中國評劇院。
他文武兼備,基本功扎實,悟性強。擅演劇目:京劇《三家店》、《碰碑》、《漢宮驚魂》評劇《寶龍山》、《穆柯賽》、《三岔口》、《殺廟》、《貶官記》、《卷席筒》、《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等。
9、劉慧欣——第20屆梅花獎
劉慧欣,中國評劇院演員,生于1962年。1975年考入河北省行唐縣河北梆子劇團學員班,1984年入河北省榮城市評劇團,1986年拜評劇表演藝術家李憶蘭為師,1994年調入中國評劇院。
擅演劇目:《拜月記》、《祥林嫂》、《張羽煮?!?、《山花》。
所獲獎項:1991年全國評劇青年演員比賽一等獎;1994年全國評劇新劇目匯演一等獎;1999年全國優秀劇目匯演表演獎。
10、李金銘——國家一級演員
1987年從天津評劇院調入的中國評劇院?,F任中國評劇院一團副團長。在《桃花灣的娘們兒》中扮演了小梁書記,在現代戲《黑頭與四大名旦》中,扮演了丁大武,獲北京市新劇目表演獎。在《風流皇后》中,扮演了民間醫生高樸,參加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聯合舉辦的全國青年演員評比演出中,獲優秀青年演員獎。在中國戲曲現代戲優秀保留劇目展演中,其在《楊三姐告狀》中扮演的高占英,獲優秀配角獎。作為評劇院重點培養的小生演員,向川劇著名小生曉艇學習移植了《酒樓晾衣》、《情變》,對于小生表演技巧有很大的提高。在《秦香蓮》中扮演的韓琪,獲得了觀眾的喜愛和專家的認可。他還在《紅巖詩魂》中扮演李文祥;在《大腳皇后》中扮演王雍;在《桃花盛開的地方》中扮演四丫頭;在移植劇《貍貓換太子》中扮演陳琳;在《長霞》中扮演衛春曉。目前他已成長為國家一級演員,是中國評劇院主要的小生演員,他戲路寬,在不同劇目中不局限小生的表演,借鑒武生、文丑的表演方式創造各式各樣人物形象,在劇院的劇目創作中兼任導演。
11、恒紅——國家一級演員
1977年畢業于北京戲校,現為中國評劇院一團主要演員,工青衣、閨門旦,曾得到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花月仙的悉心傳授。她的嗓音醇美,演唱剛柔并濟富于韻味,表演質樸注重刻畫人物,既善于演出小白玉霜的《杜十娘》、《鬧嚴府》,又能根據自身的條件塑造不同角色,主演了《野馬》、《清風魂》、《大腳皇后》等戲,多次榮獲北京市優秀表演獎。在《貧嘴張大民的快樂生活》中,她以白(小白玉霜)派演唱風格成功塑造了一位含辛茹苦的大民媽形象。
12、張文鵬——國家一級演員
中國評劇院優秀老生演員。藝宗馬(泰)派。1978年考入中國評劇院學員班,工老生。其嗓音圓潤甜美,演唱韻味酣暢,優美抒情。成功主演了《朱痕記》 《秦香蓮》《鳳儀亭》 《野火春風斗古城》 《乾坤帶》 《大腳皇后》等劇。曾榮獲全國評劇廣播大獎賽十佳之一。
13、孫路陽——國家一級演員
在中國評劇院排演劇目擔任主要角色,在《秦香蓮》飾演包公、《包公賠情》飾演包公、《陰陽簽》飾演鐘馗、《祥子與虎妞》飾演祥子、《劉巧兒新傳》中飾演趙寶成等,《秦香蓮》與《祥子與虎妞》并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做了現場直播,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并在評劇電視連續劇《包公智斗》系列劇之《三勘蝴蝶夢》中飾包拯。在復排劇目《奪印》中飾演陳有才、《向陽商店》中飾演王永祥。
電視劇作品:
《大眾古玩店》中飾演男一號 孫立業 (導演:董愛軍)
《仁者無敵》中飾演 袁同 (導演:陳建)
《北平和平解放》中飾演 韓清 (導演:張前)
《馬警長的故事》中飾演梁小天 (導演:董愛軍)
《我是太陽》中飾演 胡向年 (導演:安建)
《包公智斗》系列劇之《三勘蝴蝶夢》中飾演包拯 (導演:郭少雄)
《屠夫狀元》 中飾演 黨金龍 (導演:楊世光)
《解放海南島》中飾演 李作鵬 (導演:郭大群)
電影作品:
《好日子別不好好過》中飾演男一號 方維國 (導演:熊偉)
溫馨提示: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兒童項目除外),1.2米以上兒童需持票入場。
TAGS: “群星薈萃2011”評劇名家名段新春演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