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編劇/過士行
導演/林兆華
副導演/林叢/林熙越 舞臺視覺藝術總監:易立明 舞臺美術設計/沈東輝 燈光設計/韓江/沈東輝 燈光設計助理/劉釗 音樂設計/吳詠梅 音效設計/李敏娜 形體指導/陶冶/段妮 舞臺技術總監/李琪 服裝設計/王巍巍 服化管理/李珍 音效/劉勃 /曹陽 /李嘉 舞臺制作/劉旸/尹祚軍 舞臺監督/王峰 執行制作/李祺/李悅 制作總監/黃繼領
出品/林兆華戲劇藝術中心
【劇情簡介】
當社會大踏步的前進,我們每一個人都承載了太多的壓力,即便這樣,仍會有很多人縱然是累得氣喘吁吁也永遠跟不上時代的腳步。這個時候我們是去自省反思,還是對外界報以睚眥,甚至是心懷幽怨、口出狂言?《回家》用老年癡呆癥患者的言行告訴你,不管采用哪一種方式,你依然改變不了“失敗”的事實。
【作者的話】
時代的列車飛速向前。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能搭乘,有動作慢的,有暈車的,只有望車興嘆的份兒。在這部戲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失敗的人生,因其失敗才有戲劇性。他是那么微不足道,就像一粒沙子。也許他敗壞了您娛樂的胃口,請您雅諒。
——過士行
【演員】
老人——黃澄澄/趙雷棋
保安——崔永平
聲音——王丁一/余天健/李柚/李璐瑤/蔡英男
新郎——李宗雷/馬熙萌
新娘——王 悠/廖夢媛
姑娘——張曄子
趙老師——劉洋
護士——張曄子
費又省——王峰
官迷——李宗雷
官迷家屬——辛然
病號家屬——程樂
張工——李璐瑤
環甲——喬杉
環乙——崔永平
猴甲——黃澄澄
猴乙——李鑫
北極熊——馬熙萌
交警——李天涯
婦人——楊春雁
導演 林兆華
林兆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導演,1984年至1998年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F任北京大學戲劇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等兼職與客座教授。他早期作為演員進入北京人藝,70年代末開始擔任導演,至今已導演約七十部舞臺作品。林兆華在80年代初期至中期與劇作家高行健的合作《絕對信號》(1982)、《車站》(1983)、《野人》(1985)引發中國80年代的實驗戲劇風潮,這些作品從戲劇文學、劇場形式和思想內容都突破傳統中國式的現實主義戲劇,正式開啟中國當代戲劇進入現代主義階段的大門。從90年代起,他與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劇作家過士行合作《鳥人》(1993)、《棋人》(1995)、《漁人》(1997)、《廁所》(2004)、和《活著還是死去》(2007)等劇目,這些作品被視為對中國當代社會發出最深切的反省,引起國內外文化界的關注。
編劇 過士行
國家一級編劇,現供職于中國國家話劇院,被視為中國當代最重要的戲劇家之一。
1994年,《閑人三部曲》最后一部《棋人》完成后,過士行話劇界知名編劇的地位奠定。從開始創作,爭議一直與過士行同行。當年人藝老導演看完他寫的《魚人》后,勸他“要先學走再學跑”,他回答說“蛤蟆生出來就會蹦”。繼而他又把廁所、火葬場這些被常人避而不談的地方堂而皇之的搬上了話劇舞臺。公演后,《廁所》即被一位戲劇界老領導斥為“當年三大壞戲之首”。
從《閑人三部曲》到《廁所》《火葬場》再到他導演的《備忘錄》,過士行始終關注的是當下社會的現實問題。對他來說,用廁所、火葬場這些意象不在于這些地方被社會忽視,而在于通過它們對社會的指斥可以更兇猛一點。
在人群里漂泊,在歷史中沉浮,一個半老不老的老頭這一天突然聽到內心的召喚,是無家可歸還是有家難回?猶豫在街頭,徘徊在家門……
對歷史我們得了健忘癥,對未來我們得了癡呆癥。
迷途已遠,昨非今亦非。
世界被物質塞滿,精神被娛樂至死。
胃口被地溝油敗壞,肉身被三聚氰胺戕害。
我們進退失據,不知魂歸何處。
是我瘋了?還是世界瘋了?
世界互聯了,心鎖加密了。
全球氣候變暖了,人的心腸變冷了。
文憑需要買賣,畢業等于失業。
知識改變不了命運,股市沒有樓市堅挺。
沒錢就沒有房產證,沒房就別想領結婚證。
生的偉大,買不起一居;死的光榮,買不起墓地。
著名戲劇導演林兆華與劇作家過士行再度攜手,繼續一場與悖謬世界的怪誕對話。
依然是民間話語風格的的詼諧荒誕,依然是悲劇意識和喜劇精神的分裂與交織;依然是冷峻的嬉笑怒罵,依然是熾熱的入世情懷。
溫馨提示: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兒童項目除外),1.2米以上兒童需持票入場。
TAGS: 過士行“尊嚴三部曲”之三《回家》 林兆華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