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涅維茨四重奏
有些室內樂演奏團體的舞臺形象是如此的優美而和諧,以至于僅僅觀賞他們演出就是一種純粹的享受——他們緊密的音樂協作僅用身體語言就能體現得淋漓盡致。來自捷克的貝涅維茨四重奏就是這樣的一個團體:自1998年在布拉格演藝學院成立,并以著名的捷克小提琴家安東·貝涅維茨(1833-1926)命名以來,同一性始終是4位年輕音樂家的重心。就如四重奏的網站上所寫:“將四種不同的視角整合并融匯成一種獨創的聲音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挑戰。但這是唯一一種將變化萬端的色彩和音響創作成音樂,并保持其新鮮和活力的方法。”
4位弦樂家通過與2位國際四重奏界重量級人物的合作,不斷走向成熟:2002年至2004年,他們在馬德里跟隨哈根四重奏的雷納·施密特學習;隨后他們在巴塞爾音樂學院,接受前拉薩耶四重奏成員,偉大的沃爾特·列文的指導,同時在巴塞爾音樂學院擔任四重奏客席教師。
在學生時代貝涅維茨四重奏就收獲了自己的首批獎項,包括:捷克愛樂樂團室內樂協會桂冠,西班牙女王頒發的2002/2003年度最佳室內樂團體以及2004年ARD音樂比賽的2個特別獎等。1年之后貝涅維茨四重奏又獲得了大阪國際室內樂比賽一等獎及隨后的日本巡演。2008年,在成立10周年之際,這支捷克組合終于贏得了享有盛譽的意大利波切利尼比賽的一等獎。
隨后,50場獲獎巡演將貝涅維茨四重奏帶上了歐洲,美國及日本的廣大舞臺。作為演出嘉賓,這4位弦樂家在東京,紐約,布魯塞爾,羅馬等眾多城市舉辦了演出。公眾,評論界及演出組織者的反響無不強烈,四重奏也接到了更多的演出邀請。
除了緊湊、平衡、豐富多變的音響和精妙和諧的和弦,演奏家們別具一格的曲目選擇也是貝涅維茨四重奏的一大特點。作為一個相對年輕的演奏團體,貝涅維茨四重奏已經擁有了風格多樣的演出曲目:從巴赫的賦格到古典的卡農,再到現代音樂,包括一系列鮮為人知的作品,很大一部分來自捷克的作曲家,例如很難在其他四重奏的曲目中找到的Olga Jezková和Slavomír Horinka的作品。
貝涅維茨四重奏由維也納的弦樂制作人Thomasik Infeld資助。
演出曲目(以現場演出為準):
雅那切克
弦樂四重奏第一號‘克萊采爾奏鳴曲’(1923)
柔板- 活躍地
活躍地
活躍的 – 有活力的– 行板
活躍的 - (柔板) – 略加快
給弦樂四重奏寫的六首小品 (1913)
中板
小快板
流暢的
柔板
廣板
流暢的
--------------中場休息 ------------
舒伯特
弦樂四重奏第十四號,作品D 810, D 小調(1824) ‘死亡與少女’
快板
稍慢于行板 – 中段曲
詼諧曲: 稍快的快板 – 中段曲
急板
TAGS: 布拉格之戀——貝涅維茨四重奏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