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
文化部“2011年全國現代戲優秀劇目展演”劇目
一部展現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史回憶錄
一部反映拓荒者開拓進取的城市篇章
一部緬懷偉人的舞臺巨獻
劇情簡介:
本劇講述了在小平南巡、深圳奇跡般崛起的三十年改革開放歷程中,四位個性鮮明的主人公:“除了當兵什么都不會”卻被迫轉業的轉業軍人小四川,一心想當香港人的深圳本地人阿美,懷揣天下、充滿理想主義的文革后第一批大學生老金,異鄉漂泊、心存大學夢的打工妹小梅悲欣交加、波瀾起伏的人生經歷,使觀眾隨同主人公的命運,隨同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一道體驗人生與時代的大開大合、大喜大悲;《小平您好》濃縮出一座城市的發展史與深圳人所特有的創業與激情、成功與失敗、愛與恨的全歷程,將偉人小平締造這所奇跡之城的豐功偉績,通過普通人生活中的變化,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演出亮點:
1、全景呈現1979年深圳蛇口的第一聲炮響,一聲雷動,開天辟地,艱辛輝煌,鑄就一部城市的昨天今日!
2、深沉重溫1983年深圳百萬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的難忘時刻,敬禮軍旗,摘下軍銜,骨子里依舊是軍人的忠誠與堅毅!
3、激情再望1984年建國35周年慶典上北大學子高舉“小平您好”標語的澎湃一瞬,定格歷史,致敬偉人!
4、怦然回眸1987年深圳市政府公開拍賣土地使用權的“第一錘”,錘落之時,鏗鏘有力,是一個時代跳動的脈搏!
5、原景重現1979年、1984年、1992年小平同志三次南巡歷程,展現“南海畫圈、揮毫題詞、重述方針”等重要時刻,娓娓講述“春天的故事”。
6、沉痛追憶1997年小平辭世的悲傷時刻,往事浮現,淚水漫涌,再道一聲“小平,您好!”
7、細致勾勒普通小人物的情感命運,“用當年奔赴延安的熱情奔赴深圳”,永不言敗,只為實現心中那不滅的理想!
8、“晚年鄧小平第一扮演者”潘玉民再現偉人身姿,展現一代領袖指點江山的英明睿智!
演出單位:福建人民藝術劇院簡介
六十年前,福建人藝的前身-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文工團二隊帶著戰爭的硝煙,敲著勝利的鑼鼓,隨著解放大軍進入福建。入閩后改為福建省文工團。1952年正式成立了福建省話劇團。老一輩藝術家們在艱苦中創業,深深扎根于福建這片熱土,開拓出話劇舞臺藝術的一片新天地。1985年更名為福建省話劇院,1993年發展為福建人民藝術劇院。
半個多世紀以來,福建人藝培養了一大批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話劇藝術家;創作演出了大量具有本土特色的優秀劇目:五十年代,拓荒耕耘,創作演出《種桔的人們》獲華東話劇演出大會演出獎,《海濱激戰》獲第一屆全國話劇會演二等獎。 六十年代,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指引下,劇院生機勃勃,《龍江頌》選調晉京入中南海演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被文化部授予優秀話劇創作獎、優秀演出獎。七十年代,劇院在重建中振興,《淚血櫻花》赴京參加建國30周年獻禮演出,獲文化部創作獎和演出獎。八十年代創作《初春》晉京再入中南海演出,獲得全國優秀劇本獎。《海峽情祭》晉京獲中國話劇藝術研究會優秀演出獎,并受到文化部藝術局、中國劇協的表彰。組建兒童劇團,拓展演出市場,《麻達與鳳凰》、《小花馬戲團》同獲全國兒童劇會演演出獎和創作獎。《中、小學生課本劇》為話劇藝術進校園拉開了帷幕。九十年代《滄海爭流》連續獲得“中國話劇90年新劇目展演”優秀劇目獎、文化部文華大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藝術節大獎、05-06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入圍劇目等多個獎項。
進入新世紀以來,福建人藝繼續發揚光榮傳統,固守大劇場,不斷出新戲,堅持在困難中奮進。歷經十年精心打造的大型歷史劇《滄海爭流》成為劇院代表劇目。直接反應青少年禁毒題材的兒童劇《愛與恨》與童話劇《漁童》先后參加全國優秀兒童劇展演, 相繼獲獎。《龍眼樹下》、《我的父母之鄉》在省內獲獎之后為進一步打造提升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福建人藝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關懷下,在服務海西的實踐中,不斷探索自己的科學發展之路。劇場、舞美綜合樓等發展硬件相繼落成,大院的綜合改造也已在規劃之中。屆時將真正形成福建省話劇演藝基地。
溫馨提示: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兒童項目除外),1.2米以上兒童需持票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