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HOOK|人人網開心》
概念:豐翼Fabrizio Massini 費夢琴Oda Fiskun
導演:豐翼Fabrizio Massini
編劇:費夢琴Oda Fiskun
演員:雅娜 Boryana Trifonova Elizabeth Ashforth 林寒 羅立群 吳子競
視頻:梁安正,Leonardoworw
故事梗概:
你每天上幾次人人網?
為什么要上人人網?上它有什么目的?上它的時候有什么感覺?
是炒作自己重要還是保護個人隱私重要?
設計自己的網頁是為了滿足自我表現的欲望還是慰藉自己心里的孤獨?
當代的年輕人喜新厭舊,而社交網站更是給于了他們標新立異,展示自我姿態甚至是將自己品牌化的機會。無可厚非,人類的自戀是與生俱來的,而社交網站則是它在當代最有代表性的傳播媒介。
由大象在房間劇團的戲劇《人人網開心》是一出關于社交網站諸如人人網、開心網等等和它們對社會的影響的實驗戲劇。總的來說《人人網開心》是一臺中英雙語的舞臺劇。
夢琴和豐翼第一次上舞臺都是小孩子。豐翼直到2007年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當演員和導演,夢琴從2001年開始在挪威特隆赫姆上臺表演和拉小提琴。豐翼和夢琴都從倫敦亞非學院畢業了,他們當時研究中國實驗及先鋒戲劇。
豐翼和夢琴在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學習的時候開始合作,他們當時也建立了大象在房間劇團。他們合作的方式從一個共同的概念開始,然后夢琴裝配劇本,豐翼和演員們排練時把劇本“破裂”,最后他們倆一起再配合一個舞臺演出。豐翼最早個作品 “Time Out” 2007年在佛羅倫薩首次公演。夢琴的短劇 “半場” 今年5月份在北京首次公演。
導演的話:
每一個人有很多不同的自我。古老與普遍的自我包括單獨的自我,面對父母的自我還有面對對象與最親密朋友的自我。比較具體的自我包括踢足球的自我與上課的自我。還有一些非常年輕的自我,還不好定義不好注意的自我。在此之下包括我們在社會網絡創造的化身;一邊相似你,一邊比你原本自我還好看,還聰明,還迷人。那除了自己和朋友們之外還有誰在看我們”人人網鏡子”完美的映像呢?廣告人與市場分析家?潛在的對象?潛在的雇主?法律權威?
Facebook和人人網類似社會網絡已經超過玩具的地位。它們不但微妙影響我們的自我印象而且近況也顯示他們有毀事業,救命,發動戰爭與革命的潛力。
你知道自己是誰?他人可能知道 。
《等待戈多》
導演:陳濤
制作人:石磊
視覺設計:張武
音樂制作:胡坤
服裝:吳蕾
燈光:王藝
舞蹈編導:侯麗、家建超、王圳賓
演員:
愛斯特拉岡:王圳賓
弗拉基米爾:張傲月
波卓:李庚
幸運兒:張絲蕊
小男孩:陳雅蘭
故事梗概:
咱們走吧。
咱們不能。
為什么不能?
咱們在等待戈多。
第一幕:黃昏時分,兩個流浪漢戈戈和狄狄,迷離恍惚,渾渾噩噩,他們在鄉間小道上等待著從來沒有見過的戈多,但戈多遲遲不來,等來的卻是波卓和幸運兒。波卓隨意虐待幸運兒,幸運兒也惟命是從。波卓吃飽喝足,逼幸運兒為他們跳了一通舞后才牽著幸運兒和流浪漢告別。天將黑時,戈多的信使小男孩來到,他傳達戈多的旨意:今天不來了,明天一定來。
第二幕:次日黃昏,還是同樣的小路,同樣的流浪漢,同樣的目的──等待戈多。等待得無聊至極,彼此爭吵謾罵,但仍不見戈多來。以至于煩悶得想到自殺。總算等到了人,卻是眼瞎了的波卓,啞巴的幸運兒。接著還是信使小男孩來,宣布戈多今天不來了,明天一定來。兩個無望的流浪漢又想起了上吊,解下褲帶子,但一拉就斷了。死又死不成,只好明天再等,再等……。
導演介紹:
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長期探索著將太極語匯與現當代舞蹈語匯相結合,以創造新鮮的舞蹈語匯為目標。2009年受孟京輝音樂劇《空中花園謀殺案》之邀,擔任舞蹈設計。在創作過程中首次體驗在先鋒戲劇中注入舞蹈語匯,并將舞蹈與先鋒戲劇的結合做了初步的嘗試。同年,受北京舞蹈學院原創音樂劇《英雄》劇組邀請擔任舞蹈總監,又將全新的舞蹈語匯與人物的情感相融合。
導演的話:
“等待戈多”就是等待希望,而希望是永遠無法來到的,只有“騙局”是真希望。
“戈多”就是生活中的大騙子,人們卻永遠在尋找。找到的是被騙,找不到的是希望。而“希望”又在誘惑著人們,見誰纏誰。最終留下的只是一場騙局。
溫馨提示: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兒童項目除外),1.2米以上兒童需持票入場。
學生票僅限劇場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