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森北京音樂節 馬勒室內樂團音樂會--詳細介紹
節目介紹
琉森音樂節介紹:
琉森,風光旖旎、宛若仙境,這座阿爾卑斯山下的小城堪稱瑞士最可愛最有靈氣的城市。幾百年來,琉森成為了無數藝術大師的“世外桃源”,一代音樂巨匠瓦格納就曾沉湎在此進行創作,《紐倫堡的名歌手》、《尼伯龍根的指環》皆成就于此,誕生于此。而一年一度的琉森音樂節更是讓這里成為了全球職業音樂家與古典樂迷心懷向往的“朝拜圣城”。每年8月,數以十幾萬計的愛樂者會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趨之若鶩,只為在這“人間仙境”親耳聆聽琉森音樂節所奉上的人間“仙樂”。
琉森音樂節于1938年在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的提議和親自參與下首次舉辦,至今已有70余年的歷史。此后,隨著音樂節的連年舉辦,無數世界頂級音樂家的加盟,琉森音樂節在世界范圍內名聲大噪,瑞士政府遂特別將其法定為官方音樂節,由此琉森音樂節和奧地利薩爾茨堡音樂節、德國拜羅伊特音樂節、英國格林德伯恩歌劇節等一流音樂節一樣,成為世界古典樂迷們一年一度特別關注的音樂盛會。2003年,指揮大師克勞迪奧?阿巴多的傾情加盟又為琉森音樂節加上了一塊極具誘惑力的砝碼,使得每年音樂節期間這個靜謐的古城吸引著數以萬計的政商名流以及慕名而來的樂迷和游客。自1938年由指揮巨匠托斯卡尼尼創立以來,數位名垂青史的指揮大師曾先后榮任音樂節總監,從福特文格勒、卡拉揚、庫貝利克到今天的阿巴多,都曾用手中的指揮棒在音樂節上呼風喚雨,叱詫風云。而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更是一支不折不扣的“明星團隊”,這支擇優而組的樂隊幾乎集結了全球最具聲望的首席大師和獨奏大師,“單簧管皇后”薩賓?梅耶、“小提琴女神”穆特、“長笛王子”帕胡德、“鋼琴教母”阿格里奇……都曾是樂團里的一員,很多音樂大師也都以在琉森音樂節上登臺亮相為無上殊榮。正因如此,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的藝術水準和演奏境界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認和追捧,“琉森”也早已成為了白金級音樂品質的代名詞,琉森音樂節更當之無愧的成為全世界屈指可數的幾個最好的音樂節之一。
71年來,琉森音樂節除大本營琉森之外,鮮少大規模“移師”異地。2006年造訪東京、2007年駕臨紐約,2008年登陸維也納,是音樂節少有的幾次大規模“出國”經歷,此番琉森“入京”則是國家大劇院與日本梶本音樂事務共同努力所促成的一件好事。據琉森音樂節行政及藝術總監邁克爾?哈弗林格介紹,在瑞士之外選擇其他國家、其他城市舉辦音樂節是近年來的一個趨勢,而北京這座充滿魅力的東方古都此次將成為繼東京之后琉森音樂節在亞洲的“第二福地”。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陳佐湟也感慨道:“在琉森以前,還從未有任何一個如此規格、如此品質的音樂節來到過中國,把世界上最好的音樂節搬到了我們家門口,這是中國樂迷的福分,而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嚴峻背景下,這樣的機會就更顯彌足珍貴,這樣的緣分就更為難能可貴。”
(琉森音樂節原譯做盧塞恩音樂節,2009年2月28日瑞士官方正式將“盧塞恩”更名為“琉森”,取其“翠綠的森林”之意。)
馬勒室內樂管弦樂團簡介:
馬勒室內樂管弦樂團于1997年由前古斯塔夫?馬勒青年管弦樂團成員組成。樂團可以演奏從交響詩中的大型室內樂到古典歌劇的所有曲目,甚至是世界首演曲目。這個獨立運作的樂團的核心成員由來自22個國家的42名樂手組成,并且可以在需要時擴大編制。2003年,天才指揮家丹尼爾?哈丁成為馬勒室內樂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并于2008年成為樂團的首席指揮。馬勒室內樂管弦樂團在琉森音樂節首演于2003年8月16日,由丹尼爾?哈丁指揮演繹了海頓、柯爾特伯恩以及舒曼的作品。
指揮:譚盾
早在大學時期,譚盾即成為當時中央音樂學院著名的“四大才子”之一。1996年受日本著名作曲家武滿澈提名獲加拿大格蘭?格德音樂獎;1997年他被《紐約時報》評為“年度國際樂壇最重要的十位音樂家之一”,同年又被德國權威音樂雜志《歌劇世界》評為"本年度最佳作曲家";1999年譚盾榮獲當今世界最權威的格威文美爾作曲大獎;2001年因電影《臥虎藏龍》的音樂贏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金像獎。目前,譚盾的音樂在世界各地由著名指揮和樂團頻繁演出。
馬勒室內樂團音樂會(以演出當天為準):
演出劇場:音樂廳 演出曲目:
海 頓 D大調第一交響曲
莫扎特 交響協奏曲,雙小提琴協奏曲 作品364
武滿徹 三首電影音樂
訓練與休息(荷西?托雷斯)
葬禮音樂 (黑雨)
華爾茲 (他人之顏)
譚 盾 交響協奏曲《陶樂:大地之聲》(為中國陶土樂器和交響樂隊而作)
第一樂章:青春
第二樂章:悲歌
第三樂章:春醉
TAGS: 琉森音樂節 馬勒室內樂團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