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國家愛樂樂團交響音樂會--詳細介紹
Nuestra Tierra Colombian 大獎,最佳傳統風格詮釋獎
白金大碟《波哥達愛樂的美麗哥倫比亞》在美洲創下銷量超售75%的再版佳績
2008年,樂團40周年大慶之際,樂團其他音樂專輯,如:《圣誕頌歌》,《40載之歌》和《一和七之憶》應邀再版,銷售超過唱片公司原計劃的67%。
Bogota波哥達是哥倫比亞的首府,是南美洲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圣地,走過41載燦爛藝術之旅的哥倫比亞國家(波哥達)愛樂樂團成立于1967年。它源起于當年拉丁美洲地區的文化藝術精英和各界有識之士,以拉丁風情的古典音樂這種表達方式來承載廣大民眾的藝術熱情以及對美好生活向往。由于其在當地廣泛的影響力,哥倫比亞波哥達特別行政區政府隨即為樂團專項撥款,并把樂團樹立為城市和地區的藝術文化標志。
經年來,哥倫比亞(波哥達)愛樂樂團成功演奏了眾多的經典曲目,同時作為一個國際間音樂工作的交流平臺,樂團成為了許多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和音樂愛好者暢游的樂土,其中包括著名指揮家Jaime León, Dimitar Manolov, Eduardo Carrizoza, Carmen Moral, Francisco Rettig, Irwin Hoffman 和 Eduardo Díaz-Mu?oz;作曲家Luís Antonio Escobar, Jesús Pinzón Urrea, Blas Emilio Ateorthua, Luís Pulido 和German Borda。樂團還不間斷地邀請地區間和國際著名的獨奏演奏家和樂團合作,為觀眾們帶來多元化、全方位的古典音樂享受。
作為拉丁古典音樂的先鋒,哥倫比亞(波哥達)愛樂樂團是為數不多的交響樂團多年來持續、高水平地呈現眾多音樂巨匠的名作。觀眾們得以欣賞到的作品來自于Stravinsky(斯特拉文斯基), 德彪西, Poulenc(普朗克), Orff(奧爾夫), Pinzón Urrea, Hindemith(欣德米特), Copland, Turina, Kodaly, Brouwer(波遼西),Lutoslawski(盧托斯拉夫斯基, Borda, Ravel, Khachaturian, Gershwin, Kabalevsky, Delius, Villa Lobos, Ginastera, Elgar(埃德加), Bernstein(伯恩斯坦), Britten, De Falla(德菲拉), Sibelius, Pulido, Respighi, Nielsen, Milhaud(米約),Górecki, Holst(霍爾斯特), Gómez-Vignes, Moncayo, Enesco, Mejía, Barber 和Messiaen (梅西安)等。
哥倫比亞(波哥達)愛樂樂團也是當地各大媒體的常客,它在廣播和電視上有定期的直播音樂會,并享有專題音樂節目時段。同時樂團也為年輕音樂家的選拔舉辦賽事;制作CD和其他媒體產品。樂團著名的音樂圖書館也向音樂愛好者和專業人員服務,并保存其30多年的直播演奏錄像、錄音資料。
如今規模90多人的哥倫比亞國家(波哥達)愛樂樂團已成為哥倫比亞首都波哥達的代表性文化標志。在執行總監 Andrés Orozco Estrada和副總監Ricardo Jaramillo González的帶領下,新藝術總監Lior Shambadal的指導下,波哥達愛樂樂團正滿腔熱忱地努力著,繼續為波哥達以及更廣泛的音樂愛好者帶來歡樂。
中國巡演特邀指揮,藝術總監:里奧.夏巴多Lior Shambadal
德國柏林交響樂團首席指揮,門德爾松音樂節音樂總監(菜比錫門德爾松基金會)
里奧.夏巴多(Lior Shambadal)于1950年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維夫,并在那里學習中提琴、長號,作曲及指揮專業。之后,他在薩爾堡莫扎特音樂學院學習并在那里與著名指揮家Carl Melles一起工作。在維也納里奧.夏.巴多受教于許多著名的指揮家如Hans swaronwshy、Garlo Mario Giulini、lgor Macherish、Sorgia Gelibidache 以及Franco Ferrara.
里奧.夏巴多興趣廣泛。在維也納,他將學習專業延伸至電子音樂研究;在法國,他作曲師從于享譽歐洲的Witold Lutoslawski。1980年他被任命為海法(Haifa)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1986年至1993年間他在特拉維夫指揮基輔茲室內樂團,并帶領該樂團數次在歐州巡演。里奧.夏巴多活躍于眾多的音樂舞臺,與以色列和歐州的許多樂團保持密切的合作。他是歐州著名的Artistic雜志和Music Nova音樂雜志的創辦者;他個人的作曲作品包括室內樂、交響樂和歌曲創作。
從1993年以來,里奧.夏巴多出任德國凱撤斯.勞頓,漢爾茲劇院的音樂總監,并致力于新藝術設施的投用。他與多個樂團合作錄制了眾多暢銷額度CD等音像作品。1997年2月至今,里奧.夏巴多擔任柏林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并且應多個國家級交響樂團的邀請擔任客席指揮;包括意大利羅馬交響樂團,斯洛文尼亞國家交響樂團,貝爾格萊德愛樂樂團客,香港交響樂團,澳門交響樂團等。2009年他應邀擔任哥倫比亞波哥達國家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和音樂總監。2003年至今,里奧.夏巴多還擔任德國門德爾松基金會的門德爾松音樂節的音樂總監。
里奧.夏巴多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在國際音樂舞臺上享有舉足輕重的席位,其中僅在中國作為首席指揮帶領德國柏林交響樂團Berliner Symphoniker以及客座指揮其他樂團的演出場次已經達到近百場之多。
樂團常任指揮:RICARDO JARAMILLO 里卡多.赫拉米奧
樂團常任指揮兼樂團副執行總監赫拉米奧生于1965年。他曾師從Amalia Samper 和 Manuel Cubides,畢業于los Andes大學的音樂學專業。1988年他進入Javeriana 大學,跟隨Alejandro Zuleta研修和聲。 1993年他獲得Fulbright(音樂)基金,進入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交響樂指揮大師班,師從Leon Gregorian.
1995年以來,赫拉米奧擔任Javeriana 大學音樂系的教授和指揮。同時他也客座指揮了德威拉交響樂團、大西洋交響樂團、全國交響樂團等。
2004年,他被聘請為波哥達愛樂樂團的副總監;至今為止他指揮樂團完成了20個演出季和無數場“音樂走進你”的教育音樂會。通過這樣的教育音樂會,他帶領樂團走近當地的青年和兒童。
赫拉米奧致力于推動交響樂現代作品的面世。由他促成、指揮的首演新作包括: Maurice Duruflé 的《Requiem》, Germán Toro 的《the Sibelius Sixth Symphony》, Germán Toro的《Rothko》 和 Diego Vega 的鋼琴協奏曲等。
2007年樂季,赫拉米奧應邀出訪拉美其它樂團。在07樂季中,他除了成功地向觀眾們獻上馬勒和斯特拉文斯基的名著之外,還成功首演了Benjamin Yusupov 的中提琴協奏曲。
樂團首席: 路易斯 馬丁 尼洛 (文中簡稱路易斯)
音樂家路 易斯 馬丁尼洛擔當哥倫比亞國家(波哥達)愛樂樂團的首席13年,是樂團總最有影響力、最受音樂家們尊重的“元老之一。” 路易斯的音樂生涯由父親,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西絲卡尼洛開啟。11歲后他進入著名的Francisco Cristancho音樂學院,在音樂大師們:Mario Diaz de Sterke Marjoelin, Andreij Kurkowski 和Valentin Stefanov等門下學習。隨后路易斯進入青年音樂家的搖籃-哥倫比亞青年交響樂團并擔當首席小提琴;也多次作為獨奏家和樂團進行合作。
1983年,他擔任波多黎各美洲青年交響樂團首席;1985年代表哥倫比亞,路易斯前往瑞典世界愛樂樂團工作,與著名指揮大師卡洛?瑪利亞?朱里尼合作。1992年路易斯前往維也納拜著名音樂學府Musikhochschule進一步研修音樂,師從小提琴家、室內樂演奏家Günther Pichler。由于他杰出的音樂造詣,路易斯被特選與維也納室內樂團合作。1992年起,路易斯進入哥倫比亞國家(波哥達)愛樂樂團,擔任首席。路易斯長期與國內、國際多個交響樂團合作,其音樂作品涉及大部分小提琴獨奏名作,在美洲和國際音樂評論屆享有盛譽。近期路易斯的個人音樂巡演足跡跨越南北美洲和歐洲,并推出個人獨奏音樂專輯特選輯。2008年,他熱情地投入了著名的南美音樂節-智利Frutillar音樂節的演出。
2008榮獲國際音樂大獎:格萊美獎之
拉丁格萊美獎Lartin Grammy Awards—最佳器樂專輯類得主。
獲獎專輯CD:《波哥達愛樂的美麗哥倫比亞》
適逢中哥建交30周年,兩國政府高度關注并提供最大協助,活動宣傳層面高,意義大,影響深遠
TAGS: 拉丁格萊美 哥倫比亞 國家愛樂樂團 交響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