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貫》,是昆曲代表性作品。客觀地說,該劇在藝術上并非出類拔萃,所謂“代表”二字更多源于它特殊的歷史地位。
昆劇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浙江則是昆劇藝術起源、興盛、發展的重要文化區域之一,它既是南戲的故鄉,元雜劇南移的創作演出中心,又是傳奇時期昆曲興盛的第一流行地。但解放前后,昆劇已到了瀕臨滅絕的境地,全國沒有一個專業劇團,昆曲藝人處境悲慘。直至1956年4月,浙江昆劇團作為新中國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個昆劇團,將傳統名劇《雙熊夢》改編成驚世之作《十五貫》。
此劇原為(清)朱素臣所著,目前所說的《十五貫》一般是指陳靜據此以及小說《醒世恒言》中的《十五貫戲言成巧禍》進一步改編(執筆)、浙江昆蘇劇團在1956年首演的版本。屬于“江湖十八本”的劇目。被清代劇作家朱素臣改編為傳奇《雙熊夢》,后來被多番改編為京劇、粵劇、秦腔及河洛歌仔戲的劇目。因為昆劇《十五貫》的首次演出轟動了全國,所以重振了昆劇的地位。
劇情簡介:
明朝,淮安山陽縣有熊友蘭、熊友惠兄弟。熊友惠在家讀書,近鄰馮家丟失媳婦侯氏金環和寶鈔十五貫,同時兒子又中毒身亡,偏偏金環又在熊友惠手里被人發現,友惠和侯氏因“通奸”而入獄。做艄公的熊友蘭帶著客商陶復朱送給他的十五貫回家,路遇因繼父謊說把她賣了十五貫錢而逃出的蘇戌娟,而就在她逃走的當夜,她的繼父被人殺死,十五貫不見,友蘭和蘇戌娟遂也成“通奸”而被問死罪……身為監斬官的蘇州知府況鐘夢見兩熊乞哀,查冤,復審,平反冤獄。
TAGS: 浙江昆曲團昆劇《十五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