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目介紹
法國作曲家阿道夫·亞當作曲的芭蕾舞劇《吉賽爾》是世界經典芭蕾舞劇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吉賽爾》1841年在巴黎首演,編劇取材詩人海涅和作家雨果的作品。二十世紀初,佳吉列夫成功籌辦"俄羅斯演出季",并將俄國編排的《吉賽爾》搬上了巴黎的舞臺,法國觀眾驚訝于自己的芭蕾舞劇被俄國人演繹得如此之好。從那時起,這部劇被更頻繁地搬上舞臺。米哈伊洛夫斯基劇院的《吉賽爾》由尼基塔·多爾古申根據彼季帕的版本改編。
《吉賽爾》故事情節簡單:年輕的公爵與親王的女兒訂了婚,但公爵愛上了農村姑娘吉賽爾,并對吉賽爾隱瞞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喬裝成農民。喜歡著吉賽爾的林場守護人揭露了公爵身份,吉賽爾得知愛人欺騙了自己,受到極大打擊,失去理智,最終死去。吉賽爾死后,鬼王維麗斯想置公爵于死地,而原諒了公爵的吉賽爾,從幽靈同伴手中救出了公爵。
劇情介紹
第一幕
喬裝打扮成農民的年輕公爵愛上了農村姑娘吉賽爾,吉賽爾以為他是鄰村的青年農民。同時,對吉賽爾有好感的獵場看守人對公爵的身份產生了懷疑,他告訴吉賽爾,眼前的鄰村農民身份沒那么簡單。但是吉賽爾不愿相信。
獵場看守人進入了藏著公爵衣物的農舍,發現了公爵的斗篷和佩劍。遠方號角聲起,一只獵隊向這邊走來。親王和他的女兒、公爵的未婚妻帶著一眾獵手隨行而至。身份尊貴的親王女兒很是欣賞乖巧動人的吉賽爾,將自己的項鏈送給了這個農村姑娘。
村中姑娘們和小伙子們跳起了舞,在慶典的高潮,獵場看守人沖了出來,拿出公爵的斗篷,向大家證明公爵隱瞞了自己的身份,吉賽爾被騙。吉賽爾依舊不愿相信獵場看守人,看守人吹響了號角,公爵的未婚妻、親王的女兒出現在不知所措的吉賽爾面前。得知自己被深愛的人欺騙,吉賽爾心碎了,她的精神開始崩潰,最終倒地而亡。
第二幕
午夜時分,獵場看守人來到吉賽爾的墓前。這時,鬼王維麗斯出現在墓地,他試圖逃脫,但一群身著白裙的女鬼,在鬼王的命令下列隊開始跳舞。
鬼王維麗斯從墓地中召喚出了吉賽爾的靈魂,她也成為了鬼王的幽靈。
公爵帶著悲痛內疚的心情來到吉賽爾墓前,吉賽爾已經原諒了公爵。
鬼王維麗斯的幽靈追趕著獵場看守人,將他逼到湖邊,最終將他置于死地。
此時,公爵也將面臨和獵場看守人一樣的命運。吉賽爾苦苦哀求鬼王放過自己生前的愛人,鬼王無動于衷。這時,遠方黎明的鐘聲響起,太陽快要升起,鬼王在白天不得施展法力,公爵得救了。而吉賽爾,則消失在了破曉前氤氳的霧氣中。
劇院介紹
圣彼得堡米哈伊洛夫斯基劇院
米哈伊洛夫斯基劇院,是圣彼得堡最古老的歌劇與芭蕾舞劇院之一,劇院建筑有著悠久的歷史,劇院坐落在圣彼得堡著名的藝術廣場上,位于城市最中心地帶。米哈伊洛夫斯基劇院與馬林斯基劇院、亞歷山大劇院一起并稱為三大帝國劇院。
圣彼得堡米哈伊洛夫斯基劇院燦爛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劇院修建之初。劇院由亞歷山大·巴甫洛維奇·布留洛夫組織修建,體現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并為布留洛夫的修建業績增添了光輝的一筆。劇院正面設計靈感來自卡羅爾·羅西,與米哈伊洛夫斯基宮殿的風格相契合。
米哈伊洛夫斯基劇院與宮殿的命名與米哈伊爾·巴甫洛維奇大公有關。隨著時間推移,劇院烙上了各類優雅藝術的痕跡。劇院改建時,采用了意大利藝術家喬凡尼·布撒托的穹頂設計,這位藝術家曾說過一句話:"科學與教育最終以強大的力量戰勝了混沌的無知"。天花板上的《教育與知識的力量戰勝了黑暗勢力》壁畫,至今仍然存在。
沙皇時期,圣彼得堡上層社會人士、甚至皇族成員都曾來劇院觀看過演出。諸多法國、德國院團多次到訪劇院。音樂家約翰·施特勞斯不止一次站上過劇院的指揮臺。
1918年3月6日,劇院以"彼得格勒第二國立歌劇院"的名稱,展開了新的演出季活動;1920年,劇院被命名為"國家藝術喜歌劇院";1921年劇院命名為"國家模范小劇院";1926年被命名為"彼得格勒國家藝術小歌劇院"。盡管數十年間幾度易名,發展艱辛,劇院還是堅持存活了下來。1930年,劇院芭蕾舞團由蘇聯杰出芭蕾表演藝術家、編導費奧多爾·洛普霍夫接管。同時,劇院開始探索建立"蘇聯歌劇實驗室"。在這里首次上演了肖斯塔科維奇的歌劇《鼻子》(1930年1月18日)、《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1934年1月22日),以及具有創舉意義的、由弗賽沃爾德·邁耶爾霍爾德導演的《黑桃皇后》。二戰后,劇院的歌劇團、芭蕾舞團與諸多現代作曲家合作,首次上演由謝爾蓋·普洛科菲耶夫作曲的歌劇《戰爭與和平》。
1989年,劇院再次根據莫杰斯特·穆索爾斯基(俄著名作曲家)的名字更名,后上演了穆索爾斯基的經典劇目《鮑里斯·戈都諾夫》(四幕歌劇)、霍凡斯基黨人之亂(五幕歌劇),以及柴可夫斯基的《葉甫蓋尼·奧涅金》、《黑桃皇后》,尼古拉-科薩柯夫的《金雞》、《沙皇薩爾坦的故事》,波羅金的《伊戈爾王》等。這些劇目在文藝界得到廣泛好評。
2001年,劇院再次改名為十月革命前的"米哈伊洛夫斯基劇院"。2007年,劇院正式命名為"圣彼得堡國立穆索爾斯基-米哈伊洛夫斯基歌劇芭蕾舞劇院"(即:圣彼得堡米哈伊洛夫斯基劇院),如今,劇院已在歷史的累積中,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團隊,可以從容應對任何規模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