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中國愛樂樂團是在中國廣播交響樂團基礎上組建的國家級交響樂團, 成立于2000年5月25日,直屬于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由中央電視臺管理。胡恩任中國愛樂樂團團長,余隆擔任藝術總監和首席指揮。中國愛樂樂團以推動中國交響樂事業為使命,確立了“國內一流、亞洲前列、世界著名”的發展目標。
2000年12月16日,中國愛樂樂團在余隆指揮下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首演音樂會,獲得巨大成功。中國愛樂樂團已走過八個音樂季的歷程,贏得了世界范圍的廣泛矚目和贊譽。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第一個音樂季的重要演出包括當代作曲大師菲利普?格拉斯大提琴協奏曲的世界首演、馬勒的《大地之歌》、柏遼茲的《浮士德的沉淪》以及由中國愛樂樂團委約創作的京劇交響樂《楊門女將》等。在2002-2003音樂季中,余隆指揮中國愛樂樂團與近千名中外音樂家一道,完成了馬勒第八《千人》交響曲的中國首演,成為中國當代樂壇具有歷史意義的演出盛事。該音樂季推出了 “不朽的貝多芬”系列音樂會,樂團在余隆及多位指揮家的指揮下,與來自國內外的優秀音樂家合作,在九場音樂會上演奏了貝多芬的全部交響曲、協奏曲和大部分序曲。此系列音樂會的最后一場尤其令人矚目,余隆指揮中國愛樂樂團對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的雄渾闡釋令人信服地證明,經過兩個音樂季的成長,中國愛樂樂團已當之無愧地躋身于亞洲最優秀的交響樂團之列。隨著2003-2004音樂季的結束,中國愛樂樂團最終完成了跨越三個音樂季的龐大音樂工程——將馬勒的全部交響曲呈現給中國聽眾。中國愛樂樂團還相繼舉行了紀念德沃夏克逝世100周年、莫扎特誕辰250周年和肖斯塔科維奇誕辰100周年系列音樂會。樂團還成功地演出了《卡門》、《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中外歌劇,展示了作為藝術全能型樂團所具有的實力和水準。
中國愛樂樂團由余隆率領在國內外進行了廣泛巡演。2001年9月,樂團在臺北、新竹、臺中和高雄舉行了音樂會。2002年6月赴中北美洲,在波多黎各的卡薩爾斯音樂節上,分別由余隆和樂團首席客座指揮、著名作曲家和指揮家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指揮了兩場音樂會,之后在圣何塞和洛杉磯等地進行美國西海岸巡演,獲得巨大成功。同年9月赴日本和韓國演出,2003年9月,樂團在余隆率領下出訪歐洲,在巴黎國家歌劇院、華沙國家大劇院和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金色大廳舉行了極為成功的演出。2004年12月,樂團應邀在意大利共和國議會大廳演出了由余隆指揮的圣誕音樂會,意大利國家電視臺通過歐洲聯播節目轉播了該場音樂會,引起巨大反響。
2005年2月至4月,中國愛樂樂團在藝術總監余隆率領下遠涉重洋,舉行了中國音樂史上空前規模的環球世界巡演,歷時40余天,在美國、加拿大、意大利、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英國、德國等國家的22個城市成功舉行音樂會,其巡演時間之長,涉足地域之廣,演出場次之多,不僅在中國樂團出訪史上前所未有,在全亞洲的交響樂團中也屬罕見,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包括在紐約林肯中心音樂廳、倫敦巴比肯中心音樂廳和柏林愛樂音樂廳等地演出的音樂會均引起巨大轟動,受到包括美國《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等媒體的盛贊。2008年5月,中國愛樂樂團應邀訪問梵蒂岡,由余隆在舉世聞名的保羅六世大廳指揮演出了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中國樂曲《茉莉花》,受到包括教皇在內的七千余名聽眾的熱烈歡迎。此舉被國內外媒體稱為音樂外交的“破冰之旅”。 2009年,中國愛樂樂團被素有“全球古典音樂第一刊” 之譽的英國《留聲機》雜志評為“世界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樂團”之一,同時入選的有柏林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和紐約愛樂樂團等。此舉表明,經過中國愛樂樂團近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中國愛樂樂團開始躋身于令國際樂壇矚目的主流樂團之列。
中國愛樂樂團與國內外眾多優秀音樂家有過成功合作,其中包括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夏爾?迪圖瓦、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奇、奧科?卡姆、馬克?埃爾德爵士、克勞斯?彼得?弗洛爾、湯沐海、水藍、郎朗、李云迪、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伊曼紐爾?艾克斯、白建宇、阿納托爾?烏格爾斯基、格哈特?奧皮茲、加里?格拉夫曼、伊扎克?帕爾曼、奈杰爾?肯尼迪、奧古斯丁?杜梅、薩拉?張、林昭亮、米沙?麥斯基、王健、薩賓娜?邁耶、普拉西多?多明戈、蕾妮?弗萊明和謝麗爾?斯圖德。
溫馨提示: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兒童項目除外),1.2米以上兒童需持票入場。